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每年的春节,在新年的浓浓温馨氛围中,总有一批人,会回到二中,“常回家看看”。他们是来自二中的各届毕业生,每年此时回二中,已经成为了二中很多毕业生与母校浪漫而温馨的约定。
芳华
飞梦
青春
捧一杯热茶,忆岁月往昔
聚一处相依,述你我历程
遇一年岁末,牵天下桃李
迎学子回家,系二中情缘
有一种情怀叫“我与母校有个约定”,二中邀你常回家看看!
27年薪火相传,27年桃李芬芳,岑溪二中从无到有,一路开山启林,艰苦备尝,历经岁月的洗礼,学校建设成为了一所拥有优美校园环境,深厚文化底蕴,优良校风校纪和出色教学质量的自治区级示范高中。
1992
2020
抚今追昔,岁月如歌。遥想建校之初,岑溪二中只有41名教师和400名学生,校园尘土飞扬,设施简陋......可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学校,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不仅为大学输送了数万计高质量的高中毕业生,还为地方教育事业承担引领作用,一代代二中人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绽放着人生的华彩!
春秋轮回,岁月嬗变,二中由一棵幼苗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里面既浸润了二中人的奋斗和汗水,更包含了各界贤士达人的智慧和关怀,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们,或立志科研,造福人类;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或涉足商海,运筹帷幄。
如创办北京赛时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科学家在线”平台,以大数据为企业和专家提供服务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的霍东云;任职于北京大学、现作为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北大博士韦金奇;参与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等型号研制工作的陈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职中国卫星测控中心,曾任“远望号”海洋卫星遥测船通讯副舰长的刘孔水等等。
去年11月底,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官网发表题为“为隐身的黑洞精确称重”的新闻,提出天体测量新方法,将提供恒星级质量黑洞测定的新手段,其中该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廖石龙,就是我校高中032班的学生。也许对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不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但是满天繁星闪烁,同样能点亮整个苍穹。二中万千优秀校友,就如璀璨繁星,镌刻在湛蓝的夜空,熠熠生辉;就如星星之火,闪耀在五湖四海,传承鹤山精神,彰显大二中力量。
三年来,全体二中人用不懈努力和上下求索创造着自己的美好人生,也创造着二中的未来与希望:新校门,综合教学大楼,新塑胶跑道运动场,综合大楼,多媒体设备更新,“三化”工程推进,饭堂扩建,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新阅览室……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入成都七中“直播课堂”,开辟“鹤山大讲坛”、“名师讲堂”,邀请校内外名师、专家讲学,助力教师学生突破教与学的发展瓶颈;成功打造以“学科听大课、教研一条龙”为支撑的校本教研平台;
2019年高考成绩辉煌,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160大关,文科的谭开媚同学以623的高分夺取岑溪文科状元,文、理科一本人数及总数皆创学校历史新高;广西“五四红旗”团委引领社团蓬勃发展,“书香校园”芳香四溢,素质教育绚丽花朵竞相开放,创意实验室在2019年广西区科技运动会上荣获四冠三亚军,在第4届兴华国际青少年科技运动会中斩获两冠两亚一季军,一个第四名和三个第五名!在第三届梧州市青少年科技运动会包揽五冠四亚一季军,并获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岁月悠悠如初,岑溪二中走过了27个春秋。对于二中而言,存在与架构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生命与精神,陈方正博士捐助图书馆的大爱大义和杨振宁教授两次亲笔题词的淳淳寄语,早已融入二中万千师生的方方面面,凝练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二中人奋勇前进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
名人大爱
在告别校园10年、20年……以后,重返故园,饮水思源。也许青丝间已偶生华发,也许时光雕刻了容颜,然而铭记在心中的情感依然不变。
一岁又一岁光阴,一个又一个十年,如同一块块朴实无华的方砖,铺就岑溪二中的发展轨迹,也铺就校友们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人生旅程。
有一个名字,叫作“二中人”,无论岁月更迭,一生不变;有一种情结,叫作“母校情”,可以超越时空,定格永恒。学子之于母校,是远行的游子、深情的牵挂;母校之于学子,是精神的家园、温暖的港湾。
班级相册
雄伟的第一教学楼,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怒放的“宝巾”繁花,憧憬着明日的荣光。转身是历史,向前是未来。亲爱的校友们,你们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母校,母校将以最好的未来与你们分享。
奋进中的岑溪二中
bu 不 fu 负 shao 韶 hua 华 曾经是二中人,一辈子都是二中人。 二中的孩子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母校祝福你们,今后的人生越走越好;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岑溪二中大家庭 |
母校“忆青春,续情缘”联系热线:
陈老师13877432967,江老师13707743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