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惊天动地 六十载踵事增华”
“两弹一星”精神讲座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为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潜能,我校特邀原中核集团二二一厂退休职工、中核集团老同志宣讲团成员——陈标栋老师,于11月5日下午为高一学子们开设题为“‘两弹一星'和‘两弹一星'精神”的讲座。讲座由保卫处李育林主任主持。
讲座伊始,陈标栋老师进行自我介绍。他曾是中核集团二二一工厂的员工。陈老师回顾自己年轻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后来被分配到当时的青海“金银滩”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二二一厂。至此他的生命便与使命和国家联系在一起。他回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那一天,整个基地都沸腾的情景,同学们掌声雷动,表示对陈老师的敬意、对国家的热爱、对科学的仰视。
介绍我国“两弹一星”工程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
陈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两弹一星”工程及其历史背景。“两弹一星”工程是指中国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和发射人造卫星的三大国防科技项目。当时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事业?陈老师回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环境复杂变化,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苏联撤离援助专家和技术人员,使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决心自主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这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必然选择。我国科技人员秉持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一星”工程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里程碑,更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象征!陈老师的慷慨讲演深深触动在场的同学们。
诠释 “两弹一星”精神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陈标栋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两弹一星”的元勋们,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动人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巨大贡献。参与“两弹一星”研究的工作者们是一群怀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纯粹的人,他们“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这就是“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陈老继续为学生讲解什么是爱国,如何爱国。爱国,就是将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未来融为一体,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的新时代意义
在当时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发展“两弹一星”是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彰显了国家在极端环境下攻坚克难的能力。讲座最后,陈老师激励同学们共同铭记“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并能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希望同学们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踔厉奋发,不懈奋斗!
爱国、勇毅、坚韧、创新,这些崇高的精神,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盏盏明灯,它照耀过历史,亦能够照亮后来者的道路。希望我辈青年能执此明灯,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实际的行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发一份你的光和热!
图文:保卫股,高一年段
编辑:郭梓杨
初审:黄新建
终审:黄金建